区政府农办 路志权
在大兴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常委:
我受区政府的委托,做《关于加工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请审议。
一、加工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从1998年开始,按照北京市提出大力发展“六种农业”的思想,我区加大了对加工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力度,使这三种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2000年底,全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97家,其中乡镇企业67家,区属企业27家,市属企业3家。这些加工企业中规模较大、带动农户和基地辐射力较强的加工龙头企业有42家。2000年农产品加工产品产值达5.88亿元,共带动基地面积50269亩,带动农户24560户。果品加工业中,以顺兴葡萄酒有限公司为重点,该公司年产葡萄酒1万吨,2000年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带动葡萄种植基地2万亩,带农户5000户;有畜禽产品加工企业12家,如资源安全猪肉生产加工、采育童子鸡加工、北京申安食品公司鸡汤加工等企业;乳制品加工业有11个,主要有北京吉百利食品公司、北京喜达客生物工程制品厂、北京南郊华宇乳品厂、北京新纪元乳制品加工厂等;蔬菜加工业主要有北京三绿菜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波特公司、北京宜生源蔬菜制品厂等。此外,还有北京宝金龙豆制品加工、采育菁阳禾田白薯干加工以及其它粮油加工企业。今年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产值29202.2万元,比1999年同期增加11852.9万元,增长68%。带动基地79441亩,带动农户26194户,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0.39:1,比1999年上半年的0.29:1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创汇农业主要有北京三绿菜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顺兴葡萄酒有限公司、北京安记成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北京菁阳禾田食品有限公司、兴恒基肉牛养殖场、长子营顺兴菜场、北京波特公司等12家企业,企业性质有中外合资、外商独资、集体企业及私营企业,按产品的出口方式有5家是直接出口,1家为自营出口,其余6家为代理出口。出口的主要产品有瓜菜、丰收牌系列葡萄酒、籽种、白薯干、蔬菜种子、肉牛及观赏鱼等。2000年全区农副产品出口量达87106吨,其中菜瓜类农产品85904吨,农产品加工产品1202吨,活畜300头,活禽54万只,直接出口创汇额2910万美元,间接出口额6200.5万元人民币,共带动农户11000户,带动发展出口菜基地2万亩。主要出口蔬菜品种为圆白菜、大白菜、洋葱、胡萝卜、西红柿、大蒜、菜花、白萝卜、芹菜等品种。直接出口的国家、地区和单位有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英伯爱克期公司、俄罗斯“亚太”对外经贸进出口总公司、新加坡鑫峰国际贸易公司等,间接出口的地区有深圳、广东、牡丹江等。今年上半年,蔬菜出口3.1万吨,出口观赏鱼85万尾,獭兔皮6800张,肉牛400头等,直接出口额876.5万美元,间接出口4245.4万元人民币。
全区有保护地设施面积99034亩,比1999年同期增加38209亩,增长63%。其中蔬菜保护地设施54066亩,西甜瓜保护地设施43100亩,果品保护地设施720亩 ,花卉保护地设施1014亩,其它134亩。在设施农业中,温室9840亩,大棚18939亩,中小棚68387亩,阳畦1868亩。今年上半年,全区设施农业实现产值338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比1999年同期增加13422.9万元,增长66%。
二、促进加工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为促进加工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策引导和扶持
区政府连续三年制定了《关于加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农民致富步伐若干政策意见》,对加工农业、创汇农业和设施农业都给予了大力扶持。尤其是今年,在农业政策中,涉及扶持这三种农业的就有农业企业扶持政策、村级工业大院扶持政策、发展二三产业专业村扶持政策、西甜瓜保护地建设扶持政策、农产品出口创汇扶持政策等,这些政策,引导了基层和农民对发展这三种农业的积极性;同时,区政府还制定了“银农合作”贷款政策,即区政府从财政资金中拿出3000万元作为银行贷款保证金,从银行贷款3亿元,用于农业建设,不再以完全财政资金扶持的形式进行投入,既可增加对农业建设的投资额度,解决了投资不足的问题,又能促进带动作用强、发展前景广阔、科技水平较高的项目尽快发展。
政策出台后,区政府严格抓好政策的落实,对确实能带动农民致富的项目都给予了大力扶持,对在发展加工农业、创汇农业中涌现的先进单位进行了奖励,如2000初,区政府对北京三绿菜蔬有限公司奖励120万元,以表彰其在发展创汇农业中做出的贡献。今年,我们已经对47个建设项目进行审批,贷款金额10578万元。贷款资金中用于加工业的资金3130万元; 对三绿公司、菁阳禾田、兴恒基畜牧养殖公司、侯村和礼贤出口菜基地也给予了贷款扶持,扶持资金1180万元。为促进设施农业的发展,今年区政府还专门拿出400万元对西瓜保护地进行补贴,促使新发展保护地4000多亩。
(二)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近几年,区政府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产品增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来抓。在龙头企业建设过程中, 我们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资金扶持,促进我区已有小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在今年已经确定的银农合作贷款项目中,有农产品加工项目8项。如北京兴起食品有限公司、南辰天虹农艺有限公司、宝金龙食品厂、宜生源酱菜制品厂等。结合奶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北京兴起食品有限公司发放贷款960万元,使其迅速提高水平,提高其带动农户的能力,由于贷款资金的及时到位,兴起公司增加了一条鲜奶生产线,目前,加工生产能力达到日加工150吨,同时,在兴起公司的带动下,青云店镇奶牛养殖已从去年的1000头发展到现在的2000头,到年底可发展到3500头。我区宝金龙食品厂为北京王致和腐乳制品厂生产腐乳半成品,今年,利用银农合作政策,对北京宝金龙食品厂提供贷款资金500万元,使其迅速扩大加工规模,扩建后,将生产成品,其年生产量占王致和腐乳制品厂的80%。二是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如北京美丹食品有限公司、万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等,庞各庄镇引进的北京美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米饼米果,年需用面粉、大米、食用油等大宗农产品3万多吨。三是与加工企业进行对接,通过政府部门协调,使农民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为加工企业建立基地,实现产业化经营,如我区顺兴葡萄酒有限公司在政府的积极协调下,与采育镇实现了对接,公司一般以高于市场每公斤0.2元的价格收购采育生产的葡萄,提高了农民发展葡萄种植的积极性。北京资源集团通过政府的协调, 与农户通过合同,在我区建立了资源安全猪肉生产体系,现已发展存栏在5000头以上的会员7家,总存栏5万多头,年可出栏商品猪6万多头,日屠宰量100头左右,日销售额7万元。
为达到产业互促的目的,去年,区政府专门组织召开了产业互促合作会,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户)应邀参加会议,互相寻求合作,为企业与农户间构架起了购销合作的桥梁,会上众多企业与农户鉴定了供销合作协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招商和产品推介双管齐下
为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近几年,区政府加大了对外宣传及招商的力度,利用每年的大兴西瓜节以及参加北京市农业精品展、全国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大力进行招商活动,为此,农办还专门成立了招商科,通过招商活动,宣传了大兴的软环境建设,吸引了企业。
为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除各出口单位积极努力外,区政府还积极组织了全区果菜精品推介会,先后共组织了4次,邀请了全国各地有关客商及有关国外驻华公司代表参加了这些推介会,众多企业在会上鉴定了贸易合同,推进了我区蔬菜走向全国、飘洋过海。同时,为推介和宣传企业的产品,去年区政府出资6万元,为企业在电视上做广告;还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资源安全猪肉产业化工程说明会,北京市副市长岳福洪及北京市部分新闻媒体都参加了会议,大力宣传了资源安全猪肉;还与北京城乡信息中心联合,为顺兴葡萄酒有限公司和长子营蔬菜基地在互联网上制做了宣传网页。
(四)服务保证
在发展设施农业和创汇农业过程中,由于传统种植方式的改变,需要政府有力的技术、销售等服务保证,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为此,在发展过程中,区、镇政府都非常注重对农民的服务工作,相关职能部门都组织了不同程度的技术培训,北臧村镇为了做好对新发展西瓜保护地的农户的服务,专门成立了西瓜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和销售服务。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过程中,区科委对民营科技企业提供进科技人员户口进京、子女入托和入学、企业贷款担保等协调服务,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为加强服务,区政府制定政策,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农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联合在一起成为大群体、大产业,并通过“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市场”两种形式,成为农民与市场联接的桥梁和纽带,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目前,我区已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45个,其中出资型63个,契约型110个,会员制型72个,带动农户43852户,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区级的蔬菜、果品、养殖业等销售服务组织。
三、加工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在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一)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保证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加工和创汇龙头企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如我区采育多年种植葡萄,一直保持在2000多亩,发展不起来,通过顺兴葡萄酒厂的带动,现已发展到2万亩,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达3万亩;宝金龙食品厂带动青云店镇发展大豆10000亩。三绿菜蔬有限公司带动了全区蔬菜出口,并培育了北京波特公司和长子营顺兴菜场两个小型出口企业,黄村镇侯村在三绿公司的带动下,全村1580亩耕地,有1500亩种植了出口菜。
(二)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部分本地农业劳动力,如兴运实业吸收本地劳力200余人,兴起食品有限公司有职工408人,其中当地农民占70%;同时,由于设施农业的发展,还使农民从目前低效益的粮食种植项目中解放出来,向劳动密集型的瓜菜设施产业转移,同时,大规模的设施农业使一年四季发展观光旅游采摘活动成为可能,使农民向旅游业转移。
(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素质。在发展加工农业、创汇农业的过程中,农民必须按照加工和创汇龙头企业的标准要求组织生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而设施农业的发展,其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只有掌握了设施生产技术,才能取得较好的收益,为此,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户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种植水平。
(四)有效转变了政府部门的职能。在三种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原先一些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为加强对农民的服务,实行了转制,如区蔬菜办,成立了三绿菜蔬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蔬菜出口业务;原凤河营蔬菜站成立了北京宜生源蔬菜制品厂,加工酱菜,带动农户1000余户,年加工能力400万公斤,实现产值900万元,获利90万元,带动种植基地2000亩。在其带动下,农民一亩露地黄瓜可收入4000元左右。
四、存在的问题
总体说,全区加工农业、创汇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设施农业只是有了初步规模,这三种农业虽然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加工企业数量少,而且大多数加工企业的规模不够大,幅射带动力小;还有部分加工企业没有与当地农民形成产业化生产,如联华、兴运、美丹食品有限公司等,美丹食品有限公司其主要原料都是从外地进,主要是由于我们生产的产品不适应企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农业结构调整中改变,并有力的实现与企业的对接。同时,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民与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和农户各自强调各自的利益,使产业化发展受到制约。
二是农产品创汇龙头企业少,出口渠道较少,符合出口标准的农产品也少,龙头企业出口设施不配套,许多产品不能实现周年供应。
三是设施农业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尤其是为实现与企业的对接,有目的的发展食用菌、特菜等。
四是农民素质和科技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无论是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生产原料,还是建立出口创汇基地以及发展设施农业,我区的大多数农民都处于观望状态,思想不够解放,技术水平也不高。
五、今后的重点工作
(一)继续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龙头,也是农民实现进一步增收的关键。为此,我们将加快推进其发展速度。对能够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如兴起公司和顺兴葡萄酒有限公司等,通过银农合作贷款的支持,促进其尽快上规模、上水平;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最近,重点做好王致和乳品厂、北京万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等的引进工作;对我区的联华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兴运食品有限公司、美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寻找对接途径,通过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力求在本地区建立加工企业的生产基地,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拓宽农民的致富渠道。尤其是北京南辰天虹农艺有限公司,将在全区范围内为其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
(二)加强对农民的各项服务工作。
对农民进行到位的服务有利于保证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我们将加强对农民的全方位服务。一是销售服务。大力加强以销售中介服务为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使其既成为龙头企业、市场与农户的桥梁与纽带,又起到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缓冲作用,通过其中介服务,合理保障两头的利益;同时,区级各类农业服务中心将针对设施农业、创汇农业发展的内容,提前为农民寻找销售渠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二是信息服务。逐步完善农产品交易信息网络建设,并搜集互联网上的农业信息,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增强对我区农产品的网上宣传力度,为农民销售农产品拓宽渠道。三是是科技服务。加强对农民面对面的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到田间、地头指导相结合,向农民推广各类实用技术,尤其是新引进推广的技术,做到让农民及时掌握,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三) 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和创汇农业。
我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确定了瓜、菜、果等主导产业,围绕这些主导产业,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建设力度,使我们的农产品出精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今年,区政府确定将继续以蔬菜为重点,兼顾畜禽产品,加大直接和间接出口力度。力争实现全年出口蔬菜达8万吨,出口供货额达1.6亿元人民币;出口葡萄酒500吨;出口白薯500吨;出口肉牛1000头的目标。设施农业建设中,今年计划再发展保护地5000亩。
(四)抓好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我区今年已全面启动食用安全农产品体系建设,目的是为了适应农产品国际化生产的需要, 逐步建立与世界接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目前,我区已建立了8个食用安全农产品基地,今后将在每个镇建设1-2个安全食品基地,每个基地开发1-2个新品牌并进行商标注册。
以上是我汇报的内容,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