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政府关于落实北京市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情况的报告
––2012年9月21日在北京市大兴区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北京市大兴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吴志成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促进落实市政府《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的工作情况,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
城南行动计划是市委、市政府在首都发展进入新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南北区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实施近三年来, 极大地改善了新区发展环境,增强了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有质有量的跨越式发展势头。
一、新区城南行动实施成效显著
近三年来,在市区各级领导关心和关怀下,尤其在区人大大力支持和监督下,新区城南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市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一批生态精品工程的建设落实,有效改善了地区整体面貌,提升了区域环境品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程明显加快,福利保障与民生工程全面推进。通过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新区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南行动带来的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承载力显著提升。三年城南行动,涉及我区道路共计6条,35公里。已经通车的蒲黄榆路、兴亦路,正在拆迁的马西路南延、万寿路南延,都是我区与中心城区或者新城之间的重要连接线。我区基本形成了“八横八纵”的路网格局,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通行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两条地铁线,使我们和中心城区的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已成为日常居民生活、工作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很大程度上疏解了京开高速的交通压力,降低了南部地区交通出行成本,提高了资源流动效率。同时地铁沿线地标楼宇伴随着交通轴线、景观轴线、产业轴线的形成拔地而起,兴华大街与地铁的同步改造和景观工程顺利完成,满足了地铁大兴线运营的需求,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公交接驳能力。九龙、义和庄变电站投入使用,新城实现集中环保供热。这些使新区基础设施承载力显著提升。
二是产业园区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新区基本形成“一区六园”产业发展布局和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制造为主导产业的 “四三三”产业格局。随着城南行动计划的实施,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承载区进一步拓展。完成大兴生物医药基地I、J、C三地块1981亩征地;新媒体基地对闲置土地资源进行清理,整合土地400亩,积极推进北区1号地、2号地等土地一级开发,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了重要条件。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北臧村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春林大街、庆丰路等7条道路建设工程及天河西路、天贵大街等9条道路景观提升工程。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医药基地成功签约52个,投资总额约305亿元;新媒体基地成功引进新华社新华网、蓝汛新媒体云计算中心、中化岩土创新产业园等项目;北汽光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北汽模塑科技有限公司(二期)、上海大郡电机等项目落户新能源汽车产业园。2011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8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42亿元,全市占比近20%。
三是生态环境建设明显改善。南海子公园一期2010年国庆节开园至今,累计接待游客400万人,成为北京不可多得的低碳游憩场所,受到了各级领导和游客的普遍好评;新城万亩滨河森林公园2011年5月竣工开园至今,已经接待游客近200万人;南海子公园二期正在进行规划方案审批工作,目前已完成征地拆迁及生活垃圾处理,正在实施土方、绿化等工程;南中轴森林公园和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正在进行前期规划研究工作。目前,新区各类公园达到35个,总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达到49.1%。展望未来,新区将成为更加宜居、宜业的绿色家园。
四是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民生是城南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宜居、宜业的必要途径。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大兴区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监督所相继投入使用,北大医院南院区项目进展顺利,广安门医院南区正式开诊,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北臧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主体完工,实施校舍抗震加固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承载力不断提高。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文化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新区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社会环境。
二、落实城南行动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大兴区落实城南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担任,其他副区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单位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各相关单位加强协调,积极沟通争取市级层面、努力协调疏通区级工作,定期向领导小组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同时,区领导身先垂范、亲临现场,关注重点工程进度,进行督导检查。全区上下加强组织领导力度,积极协调、高效工作,保障城南行动有效落实。
(二)落实任务分解
对重点项目进行梳理,按任务分解到区内25个责任单位,责任人为单位一把手,确定项目具体负责人,明确任务完成目标。城南行动计划实施近三年来,各相关单位领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全力保障重点工程进度按期推进、顺利完工,体现出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精神状态。
(三)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督办。每年将城南行动计划列入《区政府重点工作折子工程督查任务书》,按照道路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四大类进行督查。有效落实项目负责制,加强领导小组督查力度,为城南行动计划落实提供有力机制保障。
二是项目推进。做好项目前期推进、过程管理、后期跟踪的服务、管理和监督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召集区财政、规划、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对重点项目进行综合协调,及时发现问题,现场调度,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加快项目进度。
三是绿色审批。区内各部门积极与市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对接,提前谋划、充分做好前期准备,积极争取、合理安排,将城南行动重点项目纳入绿色审批通道,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四是定期上报。通过通报会、协调会、现场察看以及电话沟通,加强对新区城南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具体情况的掌握,同时,每月将项目进度、投资情况和工作简报上报市区两级政府督查室及市城南行动领导小组。
五是宣传推介。全区上下广大干部积极学习政策、加强业务能力、统一观念,了解新区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强对外宣传,充分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让外界了解城南行动计划给大兴带来的发展机遇,提振建设城南、发展大兴的信心、决心和民心,吸引社会关注大兴、投资大兴。
(四)积极筹措资金
一方面积极争取市级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加大区级财力投入力度,积极筹措征地拆迁和配套建设资金。同时,监察、审计部门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督。
三、城南行动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根据《2010–2012年推进城南行动计划工作安排意见》,新区重点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功能区建设、民生三方面,共计47项,总投资约1512亿元。目前已完工15项,在建项目13项,正在进行开工准备的项目6项,前期推进项目13项。具体情况如下:
(一)完工项目15项。主要涉及道路交通、生态环境、节约能源、民生保障等方面,完成投资311亿元,占总投资约21%。其中轨道交通亦庄线、地铁大兴线、金星路西延工程建成通车;三海子郊野公园(一期)、大兴新城万亩滨河森林公园、亦新郊野公园相继开园;康庄、观音寺供热厂投入使用;九龙、义和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发电,团河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基本完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监督所、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建设工程已投入使用,蒲黄榆路(大兴段)、南干渠项目的征地拆迁基本完成。
(二)在建项目13项,主要包括:
––万寿路南延建设工程征地拆迁项目大兴段前期手续齐全,已完成拆迁工程总量10%。
––兴华大街北段已通车,南段正在施工,完成总工程量80%。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广平大街及周边环境整治前期手续齐全,其中环境整治工程已完工,广平大街正在进行管线施工,完成总工程量90%。
––星光影视园外围主干路广阳大街建设,已取得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复,已开工。
––大兴区北臧村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室外配套工程。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工程,市属项目,一期工程完工投入使用,二期完成30%。
––黄村再生水厂前期手续齐全,已完成主体工程32%。
––大兴区瀛海污水处理厂前期手续齐全,已完成拆迁工作,已进场施工。
––兴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手续齐全,完成土建结构工程45%。
––大兴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工程前期手续齐全,已完成主体工程。
––保障性住房红线外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建设前期手续齐全,完成工程总量60%。
––金晶集团新材料生产基地,一期主体完工。
––同仁堂集团中成药生产基地前期手续齐全,一期工程完成工程量50%。
(三)正在进行开工准备的项目6项
––黄良路建设工程(大兴段)、京良路建设工程征地拆迁项目(大兴段)完成拆迁清登工作,准备启动拆迁。
––完成可研立项批复,完成拆迁清登工作,准备启动拆迁。
––马家堡西路南延,已取得批复立项,市政公联公司已确定拆迁线,准备启动拆迁工作。
––葆李沟、黄土岗灌渠及老凤河治理工程(大兴段)初步设计方案已上报,正在审批。
––东干渠,已取得初步设计概算批复,正在准备拆迁工作。
––北京市救助管理总站,市属项目,正在准备开工。
(四)前期推进项目13项
正在做规划方案的项目4项
––京台高速北京段项目,目前正在规划方案设计。
––房黄亦路,市规划院正在做规划方案。
––南中轴森林公园,正在开展规划方案研究。
––首都新机场工程,正在做规划方案研究。
正在编制可行研究报告3项
––东环路建设工程,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燃煤替代及清洁化改造工程(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北区、生物医药基地供热厂改造工程),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兴黄村水厂,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的项目1项
––南海子郊野公园二期,正在办理规划手续。
正在审批立项的项目4项
––芦东路建设工程,已完成前期手续,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市发改委,待批复立项。
––采育镇镇区地热集中供热厂一期工程,已完成前期手续,待市发改委入库评审。
––小龙治理工程,已报市发改委立项,待批复。
––京良路东段,待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
已取得立项批复的项目1项
––太福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完成立项,正在办理土地证。
四、新区当前建设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城南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为推动城南行动顺利实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建设新区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任务,目前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区现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不能满足北京建设新机场的需要。北京新机场已列入国家和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新机场选址区域内基本上是农村地区,城市建设近乎一张白纸,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目前,新区现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还不能满足建设新机场、新航城的需要。
(二)产业升级调整任务艰巨。一是产值占比存在差距。2011年底,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742亿元,占全市20%,离市政府要求产值达到全市占比40%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二是产业用地规模存在差距,离扩区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主阵地地位还未充分发挥。三是重大项目布局存在差距。首都经济圈、环渤海区产业竞争不断加剧,需要从北京市乃至全国作整体布局,安排重大的、全局性、战略性产业项目。
(三)建设资金需求大、融资压力和难度大,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新区处于经济发展方式深度转变、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社会加速转型、城市布局优化提升的新阶段。重大基础设施、政府到期债务、环境治理、民生改善、村镇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各方面投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但金融市场宏观调控、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土地市场低迷等因素,使融资压力和难度更为突出。政府投资将面临融资难度大、资金平衡压力大的困难。
五、新三年城南行动计划编制情况
自今年以来,北京市发改委已着手牵头编制新三年城南行动计划。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新区在和市级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依据“十二五”规划,开展了编制新区新三年城南行动计划工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区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反复研究。今年6月4日,新区领导专题会研究通过了《新区城南行动计划执行情况暨新三年规划安排》。
目前大兴新区新三年城南行动计划已上报市发改委。项目共计66项,总投资3583亿元,项目涉及北京新机场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生态水利、能源利用、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重大产业和体制机制先行先试七个方面。同时,在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新区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设新机场、服务新航城。以北京新机场建设为契机,统筹规划新航城及周边地区发展。加强新机场及新航城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提前谋划、科学安排,围绕新机场建设,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统筹新航城用地资源,着力打造北京的新地标、世界城市的窗口、区域合作的典范。
二是建设首都实体经济主阵地。以新区一体发展为基础,加快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争取扩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巩固首都发展二产主阵地的地位,努力建设成为首都经济圈高端制造业核心区。
三是体制机制先行先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以大规模建设新区为契机,重点在金融、土地利用方式、城乡结合部改造、小城镇开发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社会管理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低碳绿色创新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充分发挥首都比较优势和新区创新引领作用。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前三年城南行动计划给新区带来了显著变化,极大地提振了我们的发展信心。我们深知,实现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宏伟目标,同样离不开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依法监督,我们将倍加珍惜这难得的机遇,倍加努力工作,我们将继续按照“战略产业新区、区域发展支点、创新驱动前沿、低碳绿色家园”的发展定位,紧抓建设北京新机场、首都实体经济发展主阵地等发展机遇,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走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道路,为建设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