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北京市大兴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北京市大兴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极具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既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充分展现有为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力克服了国际国内远超预期困难挑战,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1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中,除个别经济指标受疫情及产业链受阻因素影响,其余均实现预期目标,具体表现为:
——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扣除疫苗影响同比增长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3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5亿美元。
——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4%,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7.5%,全区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细颗粒物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降幅完成市级任务,能耗总量进一步下降,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增速全市第二,“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60.3%,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100%覆盖,居民生活便利性不断提升。
一年来,围绕“防疫情、稳增长、强产业、促改革、优环境、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按照“三落一提”要求,精准施策、系统调度,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统筹推进,以抗疫成果保障社会大局稳定
疫情防控精准高效。完善“一指一办十七组”指挥架构,形成区、镇街、村社三级联动防控体系,坚持7×24小时运行、8小时应急处置机制,以最强措施、最高效率控制疫情。科学设置村庄社区1580个卡口,统筹调配各级干部1.2万余人次下沉,发动在职党员10万余人次回社区(村)报到,形成强大合力。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实现社区、村和商圈楼宇全覆盖,率先在全市推行送“苗”上门服务,60岁以上老人接种率97.6%、加强免疫针完成率90.2%,均位列全市第三。打好“人防+技防+物防”组合拳,严守首都“护城河”115公里环京防线,21天攻坚完成5038套临时隔离用房应急保障全市重大活动,疫情防控屏障扎紧筑牢。
经济调度扎实有效。首次细化分解16项主要经济支撑指标,完善四套“工作清单”,建立区政府主要领导专题调度、主管副区长月调度、行业部门周调度机制。加大分场景、分类别指导力度,全区重点工业企业建立闭环生产管理机制,房建、市政工程封闭式管理,规模以上在建工程、工业企业、商超餐饮企业、商务楼宇第一时间全部复工复产。充分发挥服务企业机制作用,为517家“服务包”企业一对一配备“区+部门+属地”三级服务管家,协调解决企业经营、用工需求、配套保障等问题3000余项。
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委市政府稳住经济大盘系列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纾困“18条”、统筹疫情防控稳经济“45条”、接续政策措施“20条”“新12条”等稳经济政策高效落地。为577户承租国有、非国有单位房屋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8271.3万元,退税减税缓税超50亿元。全力为中小企业纾困减负,争取普惠金融中央直达资金1500万元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普惠贷款24亿元,减费让利约4147万元。市场主体活力稳步恢复,新设市场主体22207万户,同比增长38.1%,全市排名前列。
就业物价双稳增效。出台稳就业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314场,带动2.46万名城乡劳动力就业,缓缴社保6.51亿元,惠及职工5.5万人。建立全市首家职业指导室,为重点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促进4268名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或升学,7626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3%低位。加大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力度,“点对点”驻场实时监测商超运行,101辆蔬菜直通车24小时待命补位,群众“菜篮子”“米袋子”总体量足价稳。
(二)坚持稳字当头、强力推动,主要行业和重点领域协同发力,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基本盘
工业运行克难求进。努力克服疫苗高基数及量价双降困难挑战,坚持精准调度与暖心服务双向发力,将全年产值任务细化分解至属地园区,压实主体责任,主动靠前服务,推动热景生物等85家企业纳入国家、市级重点保供“白名单”,区级建立318家重点企业“白名单”,确保链条畅通、功能不失。出台《关于有序促进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升级的意见》,收回华润集团536亩土地再利用,加快盘活闲置产业空间资源。发挥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以岭药业、民海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产值实现高位增长,规模以上工业连续两年突破千亿产值,我区获评工信部“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投资发挥关键作用。围绕“四抓”路径,压实属地+项目建设单位“双主体”责任,强化重大项目调度服务,切实解决裉节问题,城南行动完成投资26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进度城南四区第一,储备库储备项目214个,总投资约2200亿元。市政府专项债243亿元全部完成支出,总量占比全市30.8%,全年争取国家、市级资金26.1亿元,两区协同资金11亿元,安排区政府投资资金20亿元,推动182个项目全部完成立项、加快建设。上市住宅用地3宗、产业用地5宗,入市集建地13宗,土地购置费共222亿元。
消费拉动顶住压力。紧抓消费旺季、重要节庆,开展“礼享大兴”系列活动60余场,发放4期汽车及通用消费券,拉动社零额增长30.5亿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消费枢纽完成全球创意征集,西红门、火神庙、天宫院等三个商圈高质量发展方案完成编制,研究出台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促进商业消费提质升级若干措施,引入北京首店(旗舰店)15家,新光界、山姆会员店、腾势汽车结算中心顺利开业,群众消费体验更加丰富。串联地铁4号线沿线“消费地图”,打造商业、文旅、网红打卡地等消费热点,推广“商业企业+特色景区”购游线路,构建新兴消费产业链,商旅消费潜力有效激发。
重点领域支撑有力。金融领域,制定“资金在区内闭环使用”措施,打造“行长+经理”百人金融顾问团队,为年纳税额20万元以上企业逐一提供金融服务,激励金融机构争取更多市级业务,金融业存贷款余额预计同比增长15%以上,杠杆作用发挥明显。房地产领域,优化商品房预售许可服务,加快房地产去化销售,商品房销售面积预计完成132万平米,同比增长20.8%,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建筑业领域,精细化梳理企业台账,深挖产值增量,建筑业总产值(本市)预计完成220亿元,同比增长3%。财源建设领域,率先建立驻外招商机制,拓展招商中介机构202家,京外迁入企业114户,全市第二,引进综合纳税百万级以上项目119个,超额完成市级任务。
(三)坚持创新引领、产业强区,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两区建设卓有成效。编制完成自贸区三年行动计划,承接第二批市级赋权82项,“双自贸区”254项创新任务实施率达100%。一月内平稳高效完成临空区起步区6个村和40家企业搬迁,腾退土地5474亩,为产业项目入驻和五类口岸申报开通提供保障。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落地,引入波士顿、中建科技等5家千万级税源企业,国际航空总部园、京东智能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生物医药孵化器实现结构封顶、顺丰华北智慧物流总部基地具备投运条件,大兴机场恢复第一阶段国际货运,综保区完成进出口额达2.9亿元,实现良好开局。开展国际高水平自贸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数据跨境流动试点服务平台搭建完成,京津冀地区首个新型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京贸兴”正式运行,临空区社会投资仓储物流类项目“一天办N证、拿地即开工”集成办事场景落地,离岸贸易案例入选全市第二批“两区”建设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产业园区扩容蓄能。生物医药基地,南扩区征地手续加快办理、北扩区一级开发前期工作全面启动,首医大(一期)项目启动地上物腾退,基因细胞产业园、北京国际核酸制药加快建设,百奥赛图港交所主板上市。国际氢能示范区,北区建成投运,涉氢测试中心等配套设施对外开放,南区一期、二期建成亮相,联合组建京津冀地区首个地方氢能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备建设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日合作示范区,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对外投用,RCEP国际企业服务中心、“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正式落地,设立中日创新产业基金,签约三菱日联银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合作机构67家。大兴经开区,举办国际元宇宙大会,引进微链道爱、江南信安等数字经济行业龙头企业,新增重点落地项目278家,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区”。北京商业航天基地,起步区综合实施方案正式获批,具备供地条件,储备优质项目近百家。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修订完善“1+N”产业政策体系,聚焦特色产业,规范政策分类,创新支持方式,优化兑现流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我区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认定数量全市第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家,同比增长180%,国家级“小巨人”1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39家,增幅创历史最高,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72亿元,总量全市第三。积极承接“三城一区”前沿科技成果,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化科技成果项目235项,全球顶尖爆震发动机“清航-大兴号”等30个重要科研项目成功转化落地,创新引擎动能强劲。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全面推动营商环境5.0版政策落地,高质量完成101项改革任务,率先在全市实现“验登合一”“多测合一”“用地清单制”、多场景“证照联办”改革,区级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搭建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全市首家“中外合一、多证综办”国际人才综合服务中心正式运行。持续推动便民服务规范化,完成村(居)政务服务标准化建站602个,覆盖率达100%。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1720余名职工完成市场化薪酬改革,中层人员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四)坚持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发展面貌不断改善
乡村建设提质增色。完成第一批美丽乡村88个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批和第三批220个村全面开工,进度全市领先。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方案,提前完成10个城乡结合部重点村环境整治,考核成绩全市前列。压实粮食安全和“菜篮子”责任制,粮食、蔬菜连续三年实现增长,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全市第一。大力推进种业振兴,培育优质瓜、菜种苗1亿株,产量全市第一。积极探索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发展民宿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有效盘活利用闲置农宅668个,推出精品休闲旅游线路40条,持续带动集体增收。作为全市唯一代表,我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土地改革取得突破。深化集建地改革成果,突破集建地基础设施投资模式,争取获得市级政策支持。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研究出台8项试点政策,探索宅基地超标准占用有偿使用、内部流转、自愿退出等政策,创新西红门镇建新庄等4村宅改“大兴模式”,安定镇异地迁建项目西片区顺利完工,即将启动村民回迁。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住宅专项整治。完成复耕复垦9.19万亩、新增耕地指标1.03万亩,均排名全市第一。持续做好土地征收利用,全市首例生物医药基地南扩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获批,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空间保障。
城市建设全面升级。全区313个村庄规划全部获批,11个镇域规划全编全报,新城地区16个规划单位控规完成编制,实现“十四五”时期重点地区控规全覆盖。城市更新加快推进,海子角辛店棚改项目40天完成全部民宅签约腾退,市场路活力中心、城市会客厅前期工作积极开展,西片区百万平米安置房、大兴宾馆二期、青云店棚改正式启动,兴华东里邻里社区中心入选全市城市更新“优秀案例”。马西路南延、东环路二期、生物医药基地南扩区4条主干路等重点项目前期手续有序推进,国道230、京良路东段年内开工,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压茬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超额完成市级任务,天堂河、金华园等7个老旧小区72公里供热管网全面改造,今冬实现供暖运行。
社会治理日臻完善。深入推进创城创卫工作,创城综合测评位列全市第二,创卫顺利通过全国卫生区市级验收评估,实现北京市卫生街道全覆盖,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扩大“拉家常”议事会品牌内涵,搭建《向前一步》《言之有理》等共商议事平台,推动解决观音寺街道10余年“断头路”等一批历史遗留难题。持续抓好“两个关键小事”,生活垃圾量同比减少12%,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达20%,全市保持领先。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建设社区助老车站30余个,便民服务中心广泛覆盖,服务群众近3万人。面向重点区域投放共享单车16000辆,推广错时共享停车,停车便利性有效提升。
(五)坚持减量发展、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大美大兴更加宜居宜业
疏整促全市前列。紧抓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9月底提前完成7大方面、27项任务主体工作,三年“无违法建设区创建”工作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一般制造业疏解提质、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揭网见绿、治理违法建设等4项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截至11月,大兴区疏整促工作进度全市第一,作为唯一的市级任务全面达标区,城乡结合部治理、铁路沿线整治、京南物流基地整治等5方面工作成效得到市级表彰,全市4个疏整促典型案例我区上榜3个,在全市做交流示范推广。
污染防治日益精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搭建全市首个综合性智慧生态管理平台,实施排污企业全流程管理,PM2.5累计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十年来首次实现消除PM2.5重污染天气。完成凤河再生水生态修复项目主体工程,223处水源保护区实现全时全域管控,7个国家和市级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标。创新“多规合一”平台联动监管,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形成土壤污染防治“大兴经验”。
绿色低碳步伐加快。锚定“双碳”目标,理顺工作机制,建立工作架构,统筹推进节能降碳,走好绿色转型发展“大兴”之路。加快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完成农村煤改电12.75万户,改造燃煤锅炉5000蒸吨,分布式光伏年发电量超过4000万千瓦时。安定循环经济园完成主体建设,项目运营后日处理生活垃圾5100吨,发电量每年约5.9亿千瓦时。低碳校园、低碳工地、低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增绿色建筑面积均占当年总竣工面积80%以上,综保库综合能源应用作为大兴首个零能源项目入选市级试点。加强企业用能管理,严格项目节能审查,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投放绿色贷款15亿元。开展节能降碳生活示范活动,强化社会宣传引导,营造全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良好氛围。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快速推进9478亩造林任务,完成公共绿地改造提升、屋顶绿化建设工程13.78万平方米,湿地、城市休闲等各类公园增至73家,森林覆盖率达34%。建成全市首个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监测站“魏善庄针阔混交监测站”,森林生态环境加速改善。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全市第一家001号园林绿化专家工作站,新建果树新品种实验示范基地3个,引进梨、桃等优新品种3700株,“两带、百果、百园”产业布局初见雏形。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震旦鸦雀、白尾海雕、苍鹭等珍稀鸟类,首次“落户”大兴,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
(六)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有力,民生安全底线兜住兜牢
接诉即办成绩领先。建立协调会商、联合办理、问题反映、重点人化解等接诉即办“新八项”工作机制,办理群众诉求39.43万件,三率综合排名全市第三,万人诉求比保持全市较低水平。加大疑难案件综合协调处置力度,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复杂疑难问题16万余件,处置率达95.2%。坚持“热线+网格+创城+创卫+X”联动模式,网格主动巡查81.62万件,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成效明显。全区10个集体和17名个人分别荣获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公共服务量增质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进入内部装修,区医院选址项目方案稳定,清源等2个社区卫生院加快建设,全区急救站点建设完成率100%,全市排名第一,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丰富。完成孙村、庞各庄、榆垡等7所开发商配套幼儿园建设接收,新增学位2070个,引进北京四中、黄城根小学等6所市级名校,教育供给更加多元均衡。大兴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主体结构封顶,乐老汇、寸草春晖等社会资本养老服务资源落地大兴,兴丰街道佟馨家园南里、瀛海镇金茂嘉园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文体生活特色突出。开展“我们的节日”“书香大兴”“快乐冰雪季”等群众文体活动3000余场,惠及群众210万人次。创编《爱在大兴》《凤河春水》等文艺作品10个,舞蹈《两室一厅》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龙舟等传统品牌赛事全市夺冠,田径、手球等竞技体育摘得多枚奖牌。兴政街5号阅读空间项目投入运营,成为全国首家智能化“馆店结合”阅读综合体,京南文化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区体育场改造工程竣工,冰上运动中心完成气膜馆主体结构建设。“北京上林马术中央公园上林UP联赛”等项目荣获北京市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平安大兴基础更牢。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聚力攻坚“百日行动”,深入推进燃气、自建房等10个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挂账问题隐患整改率100%。主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将全市623家金融类风险企业纳入监测范围,对136家迁入企业开展入口联审,公布9家房地产中介企业黑名单,加大在建在售房地产项目“一项一策”管理力度,全面调控防范化解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风险。
过去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经济“三重压力”加大、风险挑战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社会发展安全有序,过程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认识到,当前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需持续加大关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通胀压力居高难下,国内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难度加大。二是距离高质量发展目标还有差距。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不多,重大项目储备不足,产业集群效应尚不明显,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强,经济发展韧劲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市场主体经营压力加大,就业需求不足,帮扶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面临较大困难。此外,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仍显不足,公共资源供给与居民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安排
(一)总体思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为此,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奋力推动新大兴新国门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指标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21项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类的12项预期性指标及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类的9项约束性指标,努力实现三个更加突出:
一是更加突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2亿美元。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每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实现21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市级要求。
二是更加突出环境品质提升。持续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效,细颗粒物浓度稳步下降,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常住人口规模、生产生活用水总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达到市级要求。
三是更加突出民生福祉改善。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学位3000余个,医疗、养老床位1400余个,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药品抽验合格率达到99%以上。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一)紧盯关键环节重要行业重大项目,竭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齐力推动工业提质增量。全方位优化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重点引进“头部”“链主”企业,补强产业链,推动生物医药、氢能、商业航天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加大存量优质企业扶持力度,重点推动五和博澳、双鹭生物、聚星华等10家潜力企业升规上平台,实施《大兴区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暂行办法》,支持更多中小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探索土地和建筑面积流量管理,积极盘活工业闲置空间资源,优化手续办理和跟踪服务,力争重大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投产即达产”。
抢早谋先保持投资增长。立足临空经济区、新城西片区、生物医药基地、中日示范区、商业航天基地等重点区域,提前谋划储备市区两级项目,做熟前期手续,争取市级资金支持不少于25亿元、项目不少于50个,安排区级资金20亿元、项目109个,积极推动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区医院选址新建、首都医科大学等市区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保障300个社会投资续建项目施工进度,主动帮助解决裉节问题,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全力完成固投市级任务。
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依托“礼享大兴”消费季,举办不少于40场促消费活动,发放3000万元消费券,持续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社零额增长。实施西红门、火神庙、天宫院三大商圈高质量发展方案,推进荟聚、龙湖等6家商业综合体品质提升,引进首店(旗舰店)不少于20家,不断丰富消费供给。争取沃尔玛云仓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国际消费枢纽规划建设,促进消费扩容提级。
统筹重点领域协同发力。金融领域,强化金融产业服务力度,深化与建行北分战略合作,支持金融机构拓展业务,力争存贷款余额实现两位数增长。房地产领域,加快新建房地产预售许可办理,全力保障重点项目早开工,完成商品房销售百万平方米以上。建筑业领域,大力推介区内重点施工总承包、建材生产企业,助力企业扩大市场份额,保持建筑业总产值(本市)增长势头。财源建设领域,用好财源建设奖惩机制,加强财源项目储备,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低于百亿元。
(二)全面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接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高水平建设临空经济区。大力开展国际化招商,签约重大示范引领项目不少于20个,新增注册企业不少于1000家,引进外资企业不少于50家。持续优化口岸功能设置,协助大兴国际机场完成五类口岸验收,积极拓展航线布局,扩大国际中转,全力推动航空客货运逐步恢复。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临空区线性工程安置房顺利回迁,京东、生物医药孵化器竣工投产,再生医学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民航科创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贸易数字化示范区建设,依托“京贸兴”新型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离岸、跨境、数据合规服务等产业生态集聚发展。
产业园区扛起发展重任。生物医药基地,加快扩区速度,推动首都医科大学项目开工,科兴凯信厂区等14个项目竣工投产,基因细胞产业园、北京国际核酸制药建成运营,实现工业产值两位数增长,持续提升“中国药谷”品牌影响力。国际氢能示范区,加快南区一期、二期投用,启动建设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完善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推动氢能产业尽快实现产出效益。中日示范区,完成园区控规审批,确保国际创新服务中心正式投运,中日创新产业基金投资不少于3家国际优质项目,跨国公司、隐形冠军等10个创新型项目落地。大兴经开区,完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中央网信办数字经济总部基地,推动宇信科技、视觉中国等10家龙头链主企业落地,全年新增区级入库重点项目超150家,实现工业、信软业产值持续增长。商业航天基地,加快供地进度,启动基地外围配套工程建设,重点引进高附加值、高带动性、高科技优质项目,打造高端智造业标杆园区。
强化资源要素服务保障。动态完善“1+N”产业政策,实施资金预算保障机制、企业发展评价机制、产业政策后评估机制,提高政策服务效率,全力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盯产业链关键节点,加大驻点招商力度,精准对接产业链所需的头部企业,引进综合纳税百万级以上企业110家、千万级企业不少于10家。强化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统筹校地、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孵化载体3个,完成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落地30个。优化人才安居保障,启动中煤、中船、生物医药基地3个集租房项目建设,力争中铁、中化2个集租房竣工入住。加快土地整理,全力推动7宗住宅用地、10宗产业用地、10宗集建地上市交易。
(三)奋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积极承担市级先行先试改革任务,在市场准入、监管执法、建筑许可证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创新经验,力争年度考评保持全市前列。完成政务服务基础智能化提升项目建设,实现大数据归集应用,推动“不见面审批”提档升级,系统提升政务服务精细化、个性化供给水平。加快落实“6+4”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探索完善企业“风险+信用”综合评价等制度,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着力打造“无事不扰、有难必到”营商环境,确保新设市场主体不少于1100家。
扩大土地改革成果。拓展集建地基础设施市级投资范围,推动黄村镇芦花路、横一路等集建地道路开工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高效完成9项改革任务,确保安定镇异地迁建东片区安置房完工及西红门镇大白楼村整体顺利回迁。稳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住宅专项整治,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住宅,全面完成农房质量提升整体改造任务。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完成新增耕地指标验收,加快推进3200余亩在施土地整治及“三非”项目验收入库。
增强接诉即办效能。深入落实“首接负责制”,切实加大诉求解决力度,力保三率排名前列。实施“万人诉求比”考评,建立减量加分机制,争取万人诉求比保持全市最低。加强镇街热线分中心建设, 巩固市、区、镇街三级热线服务网。持续推进“热线+网格”融合,针对网格治理30项重点考核问题、市民关注热点、“七有”“五性”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巡查,实实在在开展未诉先办、源头治理。充分挖掘典型案例,树立先进模范,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接诉即办质效。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扎实推进创城创卫工作,力争进入全国文明城区行列,高标准通过国家级创卫验收,全面提升城市品质面貌。深化“拉家常”议事会,丰富“家里人”党建品牌内涵,协同推进社区协商议事厅建设和楼门院治理。发挥“物业超市”机制作用,完善社区物业服务体系,探索共益型物业服务,促进形成多元协商共治合力。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快“三沿五区”外散坟治理,有序建设节地生态安葬区。科学有效挖潜停车资源,大力推行居民有偿错时共享停车,巩固路侧停车电子收费改革成效,满足群众需求。
(四)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推动区域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高标准完成“疏整促”。坚持思想不松、机制不变,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好疏整促专项行动,提前谋划储备好项目,争取更多市级政策、资金支持。坚持问题导向、克难攻坚,紧盯城乡结合部市级挂账村庄整治、旧宫镇督导治理、北臧村镇主动治理、市场路周边区域综合治理提升、京南物流基地转型升级等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真正解决发展难题和瓶颈问题,积极形成更多可示范、可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保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高质量完成拆违腾地、铁路沿线整治提升等重点任务,力保成绩全市领先。
积极实施城市更新。推动团河片区等4个新城重点功能区控规和11个镇域国土空间规划获得批复。启动建设林校路污水、三合庄排水、魏永路再生水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管线工程。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30个、完工10个,确保海子角辛店棚改,临空区起步区一期、二期安置房开工建设。完善再生资源“点-站-中心”建设,加速推进12个垃圾转运站开工,持续提升生活垃圾转运效率。优化广告牌匾设施设置管理,加强共享单车运营监管,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景观秩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标准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力争16个高效设施农业试点和设施农业“以奖代补”项目建成投产,争取更多中央、市级专项资金支持,全面推动农业提档升级。完成二、三批次220个村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加大农田管护力度,实施2.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大力推进种业振兴,推进国际植物新品种综合测试中心和健康种苗检测中心建设,实现年育苗量稳定在1.5亿株以上。接续落实支持农民增收措施,进一步整合乡村民宿与旅游资源,深化乡村三产融合发展,稳步推动农民增收。
擦亮生态大兴底色。建立“1+3+N”总体架构,完善“双碳”工作机制,研究碳产业发展计划,启动“双碳”能源数智化管理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多领域节能降碳。填补生态绿景空白,新建7.7万平方米小微绿地,启动庑殿生态休闲公园建设,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验收。全面实施重要监测站点周边提标改造、第五立面清扫,最大努力改善空气质量。深化推进“三水统筹”,实现永兴河第二再生水厂、西红门第二再生水厂(一期)具备通水条件,国家、市级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标。探索土壤本土化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执法+服务”全流程监管工作模式,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
(五)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发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坚决贯彻落实“新十条”防控措施,支持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需求,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全力推动北大医院南院区试运行,区医院选址项目开工,清源、观音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持续扩大医疗资源供给。加快北京四中等7所学校开工,完成临空区噪声区回迁房配套等6所幼儿园接收,新增学位3000余个,促进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开展惠民文化活动2000场,推出40条“兴游记”“兴食记”旅游线路,加快文体设施建设,推动京南文化旅游度假区、智慧图书馆开工建设,团河行宫、德寿寺完成活化利用,大兴历史文化展陈顺利举办,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切实保障民生需求。办好就业服务“暖心行动”,强化重点群体精准帮扶,组织招聘活动200场以上,确保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少于1.2万人,实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不低于65%目标。推进区社会福利院提质改造,新增养老床位200张,接收配建养老设施3.4万平方米,持续优化“老有所养”供给。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6000套,更大范围满足群众住房需求。统筹专享救助、志愿服务等多种力量,完善解决群众急难问题综合救助模式,织密民生保障网。
守好筑牢安全底线。持续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清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良好社会秩序。主动防范排查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动态调整“冒烟指数”监测范围,严防风险企业入区,全力守住群众“钱袋子”。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开展预售商品住宅项目风险防范处置,加大“无群租房示范小区”“无群租房街道”创建力度,强化房屋租赁管理。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实现33大类食品抽检监测全覆盖,防范化解市场安全风险。持续推进全区燃气站消隐置换,全面提升能源安全运行能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代表,202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支持下,积极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大格局,紧抓“五子”联动发展新机遇,按照“三落一提”工作要求,主动有为,开拓创新,全力推动大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新大兴新国门”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件1.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2022年
完成情况与2023年目标值设定表
2.关于大兴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部分指标未实现预期目标的情况说明
3.名词解释
附件1
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2022年
完成情况与2023年目标值设定表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22年目标 | 2022年预计完成 | 2023年计划 | 属性 | |
1 | 常住人口规模(万人) | 达到市级要求 | 达到市级要求 | 达到市级要求 | 约束性 | |
2 | 生产生活用水总量(亿立方米) | 达到市级要求 | 达到市级要求 | 达到市级要求 | 约束性 | |
3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 | 达到市级要求 | 市级未下达 | 达到市级要求 | 约束性 | |
4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 达到市级要求 | 达到市级要求 | 达到市级要求 | 约束性 | |
5 | 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亿美元) | 达到市级要求 | 达到市级要求 | 2 | 预期性 | |
6 |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6以上(扣除疫苗影响) | 2左右(扣除疫苗影响) | 4.5以上 | 预期性 | |
7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7(扣除疫苗影响) | 9(扣除疫苗及留抵退税影响) | 8.3(扣除疫苗及留抵退税影响) | 预期性 | |
8 | 建安投资(亿元) | 350 | 350 | 350 | 预期性 | |
9 |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800 | 919 | 920 | 预期性 | |
10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 5 | -5左右 | 5以上 | 预期性 | |
11 |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 1050 | 1050 | 达到市级要求 | 预期性 | |
12 | 每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件) | 21 | 21 | 21 | 预期性 | |
13 | 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速(%) | 2 | 2 | 达到市级要求 | 预期性 | |
14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 | 6(扣除疫苗影响) | -5.3左右(扣除疫苗影响) | 5以上 | 预期性 | |
15 |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 37.5 | 37.5 | 37.5 | 约束性 | |
16 | 细颗粒物浓度(微克/立方米) | 达到市级要求 | 达到市级要求 | 达到市级要求 | 约束性 | |
17 | 森林覆盖率(%) | 34 | 34 | 32.5 | 约束性 | |
18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 2.93 | 4 | 预期性 | |
19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稳步增长 | 稳步增长 | 稳步增长 | 预期性 | |
20 | 食品药 品安全 | 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 | 98.5以上 | 98.78 | >98.5 | 约束性 |
21 | 药品抽验合格率(%) | 99 | 100 | >99 | 约束性 |
附件2
关于大兴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部分指标未实现预期目标的情况说明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面对远超预期、异乎寻常的稳增长压力,积极研究超常规举措,千方百计挖存量、找增量,形成“一盘棋”工作合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由于疫情和供应链受阻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项指标完成年度目标存在困难,做情况说明如下:
一、地区生产总值
目前完成情况:1-9月,大兴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0亿元,同比下降28.3%。
影响因素分析:从规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投资等主要支撑指标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完成全年增长6%(扣除疫苗因素影响)的目标困难巨大。一是工业产值下滑明显。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约30%左右(2021年占比达到50%左右),对GDP起到关键支撑作用。今年以来,受同期高基数、供应链不畅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呈负增长态势,预计全年扣除疫苗因素同比下降5.3%,存在缺口。二是消费支撑不足。消费领域占GDP比重为10%左右。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冲击,餐饮行业停止堂食,商场超市、公园景区限流开放等防控措施极大影响了居民消费。且受市场经济整体下行影响,电子产品、居民餐饮等消费需求动力不足,市场低迷,消费负增长态势持续扩大,预计全年同比下降5%,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固投、金融业、房地产等领域增势良好,但拉动GDP份额比重不足以弥补工业、消费等领域下滑缺口。
全年完成情况预测: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扣除疫苗影响同比增长2%左右。
下一步工作措施:一是压实责任,稳住市场。严格落实“新十条”“二十条”等防控措施,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最大限度保持企业正常经营。二是接续发力,巩固成效。对标中央、北京市关于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20条”“新12条”,加强与市级对口部门联络,及时打好政策“补丁”,推进系列稳经济措施、政策发挥更大效能。三是精准调度,挖潜增效。聚焦重要领域、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压实稳增长任务,千方百计挖存量、找增量,分级分层协调解决裉节问题,千方百计稳住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目前完成情况:1-11月,大兴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45.4亿元,同比下降54.9%,扣除疫苗影响完成818.7亿元,同比增长0.2%。
影响因素分析:一是受疫苗量价双降等因素影响,部分生物医药重点企业产值下降较大。科兴全年预计完成产值130亿元,同比下降90.3%,较去年减少1211.7亿元,拉低全区产值58.6个百分点;热景生物全年预计产值35亿元,同比下降37%,较去年减少20亿元,拉低全区产值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2家企业产值占比大,其他企业难以追平补足。二是受全国疫情多发、散发影响,企业生产面临供应链不畅、成本增加、订单减少等多重挑战,1-11月,我区超半数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呈下降态势。受北京奔驰四季度产量下降影响,北汽延锋等3家奔驰零配件企业四季度产值将持续下滑,预计减少产值27亿元,拉低全区产值增速2.7个百分点。三是停产企业进一步拉低产值增速。目前全区停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预计全年产值2.5亿元,同比下降90.5%,产值减少23.9亿元,拉低全区产值增速2.3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情况预测:全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0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56%左右,扣除疫苗影响完成871亿元左右,同比下降5.3%左右。
下一步工作措施:一是细任务,建台账。将任务细化分解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逐一压实责任,确保完成产值任务。加大对生物医药、大兴经开区、庞各庄镇、西红门镇等重点园区、属地调度力度,持续挖潜增量,争取多做贡献。二是强服务、稳存量。用足用好各项纾困政策,协调推进解决企业经营、用工需求、原材料供应等关键问题,最大限度保证企业正常经营运转。三是抓增量、促升规。做好潜力“上规”企业摸底工作,推动五和博澳、双鹭生物、聚星华等10家潜力企业升规上平台,壮大产业体量,形成增长后劲。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目前完成情况:1-11月,大兴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实现588.4亿元,同比下降4.1%。
影响因素分析:一是居民消费低迷,供需两端均面临困境。受全国疫情多发、散发影响,消费市场运行低迷,需求疲软销售不畅,企业经营面临极大困难。同时,消费者更为谨慎、理性,日常支出倾向于生活性消费,耐用品、可选消费需求不足,制约消费复苏。二是餐饮行业发展面临困境。疫情反复多发,线下餐饮行业受冲击较大,线下堂食停摆或限流,导致人流下降、成本上涨,现金流压力陡增。加之疫情对居民消费心理及习惯影响,线下餐饮行业短时间内仍难以恢复。三是商场掉铺问题突显。受疫情影响,促消费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商场内客流锐减,店铺经营困难,商圈掉铺问题较为严重,招商存在困难,店铺资源接续不足,商业综合体压力较大。四是商业企业增速大幅下滑。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4.1%,较上月下滑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增速同比下降3.6%,增速较上月低2.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限额以下企业增速同比下降5.8%,受其自身规模限制,抗风险能力差,恢复缓慢。
全年完成情况预测:全年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39.5亿元,同比下降5%左右。
下一步工作措施:一是稳定大宗商品消费。聚焦汽车、餐饮、家装建材、家居家电等重点业态,组织开展夜经济、进社区、网红店培育等活动,支持企业围绕消费热点开展促消费活动,加大媒体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力,促进商圈客流恢复。二是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充分发挥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和腾势汽车首店开业带动作用,推动结算中心等关联功能落地,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协助上德中心项目加强招商工作,做到尽早全面开业,多做贡献。三是抓好企业升规入统。积极跟进北京大兴经开埃安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四季度入统,北京新奇嘉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北京源流风行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小升规”的集中申报,形成社零额支撑。
附件3
名 词 解 释
1.一指一办十七组: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构领导小组下设1个指挥部、1个办公室及17个工作组,分别为区级8小时涉疫风险人员应急处置指挥部、疫情防控办公室、医疗保障与院感防控组、流调溯源组、检疫检测组、市场防疫组、社区防控组(下设数据组)、农村防控组、学校防控组、集中隔离工作组、物资保供组、复工复产防控组、交通保障组、社会稳定组、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组、疫苗接种组织协调工作组、宣传舆论组、指导组、监督组。
2.“服务包”企业:“服务包”是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做法,既根据企业定位提供普惠的政策集成,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又针对企业设立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及需要协调帮助的困难,依法依规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服务包”企业指纳入“服务包”的重点企业,目前我区有“服务包”企业517家。
3.重点保供工业企业“白名单”:指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指导重点工业企业做好动态清零下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白名单”,并对名单内企业加强区域互认和信息共享,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以点带链、以链带面,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4.“四抓路径”:指抓新开工项目,即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形成实物量;抓续建项目,即服务保障项目实施,最大限度形成有效投资量;抓增量项目,即梳理挖掘全年计划外项目,增加补充投资完成量;抓储备项目,即尽早谋划做熟明年重点项目,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推动保障投资持续提升,发挥关键作用。
5.分灶吃饭:指预算管理体制的一种形式。明确区与镇街的收入分成比例、支出范围,调动属地理财的积极性,增强属地组收的责任心,体现责权利统一的原则。
6.营商环境改革5.0版政策:指《大兴区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包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竞争等11个领域101项改革任务。
7.“拉家常”议事会品牌:在社区居民议事厅的基础上,把“拉家常”(拉近距离、说家里话、常来常往)议事会工作机制建立在楼门上,把“开会”变成“聊天”,把被动“坐等”变成主动发现。以居民关注、关心的热难点问题为导向,将“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转变”,提高社区群防群治水平,营造社区善治格局。
8.“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指将目前社区养老驿站、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工作纳入物业管理工作,为老年人提供送餐、康复等工作内容。
9.“新八项”工作机制:指协调会商机制、联合办理机制、企业及内部人员反映问题机制、重点人化解机制、“自办+行业”双考核机制、社区(村)排名通报机制、主动治理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八项工作机制,从“接、派、办、评”全流程对“接诉即办”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10.“热线+网格+创城+创卫+X”联动机制:指以网格化管理模式为依托,以群众诉求为“指挥棒”,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开展精细化、差异化巡查,高效助力创城创卫、社会安全稳定等各项重点工作。
11.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指需同时满足专、精、特、 新、链、品六个方面指标的优质中小企业,认定标准符合《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22〕63号)。
12.“专精特新”企业: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企业规模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
13.“1+N”产业政策体系:“1”指《大兴区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N”指以《大兴区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依据的各领域产业发展专项政策。
14.再生资源“点-站-中心”建设:“点”指交投点,属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前端,设置在各村(社区),负责村(社区)再生资源的回收。“站”指中转站,属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中端,设置在主城区之外的各镇,负责再生资源的临时储存和简单分拣打包。“中心”指分拣中心,属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末端,负责对各类再生资源分拣处理,再运输到各生产企业回收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