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
内 容:疫情期间,网络订餐由于价格实惠、品种多元、味道多样、方便快捷等特点,深受各类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许多餐饮企业纷纷加大外卖的力度或转型外卖,甚至一些家庭厨房、个人私厨和街边移动小摊都纷纷加入外卖平台。为此,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网络订餐平台管理松懈,商家信息不实;二、经营场所不规范,卫生条件不达标;三、质量管理乏力,安全保障较差。四、配送过程无人监督,食品安全难以保证;五、快递小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配送容器、包装不规范,配送过程中食品被污染现象经常发生,质量安全问题较多。
建 议:1.监管部门严格准入审查关,加强平台管理、实体店核实;2.加强日常监测监管,发现违法违规的要及时制止;3.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对网络外卖食品中生产环境卫生“脏乱差”,原材料腐败变质等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外卖商家,一经发现必须严厉打击,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4.加强对外卖人员食品安全的培训,增加食品安全意识,规范人员管理。5、建议由商业主管部门区商务局牵头,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食品安全监管协会或组织,协助主管部门予以监督,推动行业自律。
办理报告
王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外卖食品安全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平台、经营者主体责任,推进网络订餐行业规范化运行
(一)主动发现问题隐患并及时处置
坚持网上巡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依托美团、饿了么等三方外卖平台,比对后台数据、商家公示信息以及市局许可数据,梳理问题线索并进行实地检查。目前共接收大兴区网络餐饮问题线索46条,问题集中为商家上传证照信息有误、多家商户上传同一证照等,均已核查处置完毕。
(二)结合餐饮业“大检查”开展日常监管
按照线上线下一致原则,将网络餐饮服务单位纳入餐饮行业食品安全大检查、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等专项行动,切实加强对入网餐饮服务单位线上超许可范围经营、套证、假证、线上线下地址不一致、经营场所环境卫生等重点事项的检查。目前累计检查餐饮单位3624户次,发现问题1236户次,责令整改689户次,警告547户次,停止线上经营133户次,曝光707处。
(三)开展网络食品安全专项治理
深入摸排我区所有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情况、入网信息公示情况,督促第三方平台及商户落实主体责任。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约谈美团、饿了么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督促平台切实履行管理责任,担起真实性审核管理义务。将违法线索移交至平台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发送违法问题移交函,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四)加强宣传培训,落实主体责任
加强入网餐饮单位管理培训,通过“阳光餐饮”APP,开展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线上培训,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录入工作,督促商家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二、具体举措
一是针对网络订餐平台管理松懈、商家信息不实、卫生条件不达标等情况,搭建同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大兴区域方面沟通机制,一方面平台方加强对商家大数据核查力度,定期将疑似虚假证照、重复证照的商家线索转至我局,对经核查确属证照信息不实的情况,依据食安法第三十五条及一百二十二条进行处理;一方面我局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证照不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等情况,同步通报至第三方平台,由第三方平台进行强制下线,待符合法定经营条件后,再行恢复上线经营。
二是针对配送过程无人监管、配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难以保证的情况,探索推行“食品安全封签”制度,通过抓取三方平台数据,针对月销量靠前的门店,加大抽检频次。在前期试点过程中,部分单位已使用“食品安全封签”,在外卖塑料袋系口处使用带商标或提示语的封口贴。同时要求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加强对送餐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和管理。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针对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经营管理水平有限、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组织入网餐饮经营企业集中培训,了解食品高危风险点,明确第三方平台主体责任,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意识。
二是结合“食品安全周”“制止餐饮浪费”等宣传活动,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在辖区商场、社区、学校、街道等区域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让食品安全知识深入群众、食品安全观念深入民心。
三是积极开展品质餐饮示范店创建工作。通过示范街、示范店、标杆引路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作用,广泛依靠属地政府、村(居)委会、社会群治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作用,以社会共治手段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结合食品安全预防体系建设,有效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北京市大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