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告
〔六届〕第24号
2024年9月19日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44次主任(扩大)会议通过了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大兴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大兴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特此公告。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年9月30日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
关于《北京市大兴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大兴区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审议意见》
落实情况的报告
北京市大兴区人大常委会:
2023年9月28日,北京市大兴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大兴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公共法律服务涉及面广,责任主体多元,为了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对大兴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要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持续深化融合,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协同化水平”“要科学完善顶层设计,增强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水平”“要注重科技创新,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水平”等审议意见。
大兴区司法局高度重视此次专题审议,就贯彻落实好审议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兴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审议意见的工作方案,明确了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科学完善顶层设计,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
(一)坚持党建引领,公共法律服务人员政治素养有效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管行业就必须管党建”的工作要求,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将党建工作作为行业监管重点内容,列入律师事务所年度检查、司法鉴定诚信等级评估及日常工作检查之中,在履行行业监管职责过程中,不断强化行业党建工作。
强化组织建设,引领法律服务行业正确方向。指导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机构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规范支部活动、落实基本制度,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丰富的党建活动,做到学习教育党员全覆盖。突出政治培养,确保骨干律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党员发展的增幅和人员质量不断提升。
努力打造品牌,树立法律服务行业典型。积极打造“三个一”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建立一支优质调解队伍、打造一批基层服务典型、形成一批公益服务项目”等手段实现党建工作与律师服务工作双轮驱动、互促融合。持续擦亮“律动新大兴 法润新国门”律师行业党建品牌,以品牌建设引导全区党员律师聚焦法治政府建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强势凝聚发展合力,行业发展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持续夯实基础,公服平台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不断完善制度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要求,全面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区司法局制定《“十四五”期间大兴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大兴区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补贴发放标准及考评实施细则》及《大兴区司法局村居法律顾问管理制度》等多个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配套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大兴区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不断强化服务网络基础。推进实际平台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年内建成一批示范公共法律服务站、室,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建立兴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拓宽了辖区百姓寻求人民调解服务的渠道,拓展了人民调解的“服务里程”,为以人民调解为主渠道的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提供了更多可能。强化机构间合作,以解决2023年继承权公证件积压问题为切入,制定《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协助北京市志诚公证处解决继承权公证存量的工作方案》,采取由方圆公证处派驻临时工作组的形式,协助解决100余件继承权公证存量案件。
(三)拓展专项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精准化程度明显提高
进一步延伸律师服务民营企业触角,在大兴天宫院商圈、大兴绿地中央广场商圈、天宫院金隅产业园设立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商圈周围群众和新就业群体提供更为专业的法律服务,为企业提供合规经营、法治体检等精准服务。
开展“兴律助企行 法治护营商”大兴区律师行业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制定并落实《大兴区律师行业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成功建立包含11个项目的首批大兴区公益法律服务项目库及26家律师事务所在内的企业公益法律服务名录,在企业法律需求与法律服务供给之间搭建有效对接平台。
(四)加强人才培养,公共法律服务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围绕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深耕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聚力延伸法律服务,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不断探索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路径,提升法律服务能力。
持续探索“党建+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律师、党员公证员、党员司法鉴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法律服务领域新动态,常态化开展法律业务培训会、交流座谈会等,不断拓展优化知识结构,探索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为支持区律师行业人才引入,支持律师事务所发展,区司法局联合区律师协会、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举办了2024年春季法律专场双选会,区内多家律所参与,为律所人才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二、融合进程持续深化,公服体系协同化水平明显提高
(一)持续推进全民普法,公民法治素养不断提升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在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上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点工作多次进行部署。在全区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活动,发布十大工作举措,营造全区上下学法典、知法典、尊法典、用法典、守法典的浓厚氛围。
压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召开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对普法责任制单位履职情况进行评议。制定《北京市大兴区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履职报告评议实施意见》,印发三批普法责任制清单。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区政府绩效考核、平安建设考核。
着力强化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区、镇规划,打造“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法治长廊、文化步道等普法阵地20余处。先后建成全市首家规模性民法典主题普法公园及生态法治主题公园。开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4·15国家安全日、6·26国际禁毒日、优化营商环境等普法宣传活动8000余场次。深化“互联网+法治宣传”,打造“兴”法治微课堂普法栏目,多维度、全方位推动公民法治素养提升。
(二)着力落实法律援助,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得以保障
持续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工作力度。法律援助中心结合市、区两级制定的专项维权工作方案,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录制普法视频等多种形式针对农民工、妇女、残疾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开展法律维权专项行动,并持续做好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工作,及时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切实提升社会对于法律援助工作的知晓度。
持续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结合市中心反馈的法律援助案件同行评估情况,区法援中心组织开展全面自查,形成《大兴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自查和整改报告》,在查摆问题的同时明确下一阶段工作措施。积极同市中心对接,针对法律援助案件核查标准和要求争取上级工作指导,不断提升我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
持续提升百姓知晓率和满意率。坚持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针对军人军属、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专项维权宣传活动,努力解决老百姓迫切的法律需求。
持续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工作。圆满完成辖区内部队新建法律援助工作站(点)5家的任务,积极回应驻区部队法律服务需求,组建由15名政治立场坚定、业务水平过硬的律师组成的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服务团,深入部队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等形式促进提升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落实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加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辩护全覆盖工作,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职责》《值班律师工作制度》等规范,加强对值班律师的培训和工作指导,完善与公检法机关的会商制度,及时沟通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值班律师正确履职。
(三)强化行业日常监管,法律服务行业稳健发展
强化律师行业监管。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监督管理职能作用,落实主管主办原则,加强律师行业舆论环境日常监测力度,经常性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自查,严格把控律师行业舆论宣传阵地,引导律师依法依规履行责任,避免舆论炒作、违规泄密等问题的发生。主动靠前加大对律师群体日常执业监管力度,监督律师事务所全面公开收费标准、执业信息、监督电话等信息,严把律师法律服务质量关,做到常抓不懈、常管不松,动态掌握全区96家律师事务所及605名专职律师的执业情况,切实提高执业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公证监督指导。严格对公证处窗口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检查考评。接诉即办案件2024年相较2023年同期下降60%,未出现过群众因工作人员态度问题而引发的投诉。公证处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和作风有较大幅度地提升。进一步加强对公证处公证事项受理—审批—出证环节的监督管理。对办证系统进行升级,所有公证事项必须经过审批人在办证系统内审核,才能够出具纸质公证书。从而避免公证书未经审批发出及错发、漏发的情况。
严格司法鉴定管理。贯彻落实北京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及配套规范性文件。加强司法鉴定机构建设,合理优化布局,发展规模持续壮大,本年度司法鉴定机构共受理案件1192件。根据市局要求部署,组织专家评审对区内司法鉴定机构案卷开展评查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日常检查,严格落实执法计划。创新完成司法鉴定机构诚信等级评估区级初评工作。与房山区司法局联合开展司法鉴定机构诚信等级评估初评工作,进一步提升了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确保了评估流程的公平公正,结果合法合理。
(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持续推动
持续完善多元调解工作机制。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于2024年1月8日以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名义印发《北京市大兴区关于深化多元调解机制建设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实施意见》,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持续夯实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经区政府批准,建立区级人民调解组织,进一步完善我区“三级组织+四个领域”调解组织架构。联合区人民调解协会完成镇(街道)、村(社区)调委会100件人民调解案件案卷质量评查,出具评估报告,开展定向反馈;联合局区人民法院、区人民调解协会对兴和调委会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确保调委会于6月正式运行。进一步加强与区人民法院工作联动,规范诉前案件流转。
持续提升多元调解工作质效。发挥镇(街)、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主阵地作用,持续深化诉源治理,动员指导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开展春节、全国“两会”“五一”等重点时期专项排查化解工作,坚持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2024年上半年,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0971次,成功调解案件3971件,涉及金额10.15亿余元。兴和调委会运行以来,受理案件122件,调解成功20件,达成书面协议14件,61件正在调解过程中。
三、科技创新助力发展,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建设成效显著
全面推广“北京市村居法律顾问”小程序的使用。2024年3月起,北京市村居法律顾问小程序上线,大兴区及时录入所有村居律师信息,同步强化村居法律顾问签约服务律所及律师的培训,保障在服务中广泛使用小程序,切实提升工作智能化水平。上线至今,大兴区村居法律顾问小程序使用情况在全市位居前列。
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建立法律援助申请网上预约机制。利用网上申请、预约办理渠道,基本实现一次办结。针对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开通维权绿色通道,压缩审批时限,90%案件实现受理、审批、指派当日完成。
目前,群众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普法矩阵建设等移动终端获取法律服务,使法律服务由“实体化”向“移动化”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程度,有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向移动服务、随身服务发展。
作为首都发展新空间,大兴区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阶段,大兴区司法局将本着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持续增强和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质效,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新大兴、繁荣开放新国门作出更大贡献。